2025年10月24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海外新视界”第三十七讲在海淀校区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学院彼得・温德尔教授(Peter A. Windel),进行题目为“欧洲与德国纠纷解决机制的新发展”的讲座。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刘子赫讲师主持,并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杨秀清教授、汪蓓讲师、李昶博士后与谈。
讲座伊始,杨秀清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彼得・温德尔教授在程序法与民法领域的学术地位,结合讲座主题和内容展望了彼得・温德尔教授就理解当代争议解决机制、中国“智慧法院”建设与国际司法协助等内容的启示意义,最后向出席本次讲座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杨秀清教授致辞)
在主题讲座环节,彼得・温德尔教授围绕欧洲与德国争议解决机制的新发展进行系统阐述,从背景分析、核心定位、实践原则到区域特殊性,层层递进地呈现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与深层逻辑。

(彼得・温德尔教授主讲)
首先,彼得・温德尔教授梳理了重塑全球争议解决框架的关键背景事件。他认为,近年来,在线沟通、视频听证会成为民事诉讼持续推进的核心方式,2022年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更是让基于机器的法律决策系统具备日常应用可行性,“机器人法官”概念从理论走向实践雏形。与此同时,2020年2月1日生效的英国脱欧给欧盟的司法合作带来了显著冲击,伦敦作为全球领先法律枢纽,其法院裁决在欧盟境内一夜之间丧失承认与可执行性,这直接重构了欧洲争议解决的地理格局。此外,德国“红绿灯”联盟政府曾计划同步推进国际商事法院设立与仲裁规则改革,但2024年末联盟即解散,故仅有国际商事法院的立法提案得以落地。
接下来,彼得・温德尔教授深入论证了“法院作为争议解决基石”的核心观点,尤其强调其在企业间(B2B)纠纷中的不可替代性。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与德国立法实践,他认为B2B纠纷中双方地位对等且均配备专业律师,对法律服务质量要求极高,因此“无人愿意用机器人法官,且相关技术短期内无法满足需求”;而在企业对消费者(B2C)纠纷中,因需弥补结构性不平等,决策型人工智能与在线争议解决机制(ODR)应用更广泛,但当前ODR存在明显缺陷——例如乘客对航空公司索赔时,ODR机制运作不透明,消费者常陷入“不知起诉对象”的困境,且系统多仅适配特定法规,对未涵盖情形(如欧洲《航空旅客权利条例》未涉及的航班取消)束手无策;eBay平台ODR更是因设计狭隘,案件结案后无法灵活处理“包裹延迟送达却已退款”等简单后续问题。同时,他还辨析了法院与仲裁的关系:仲裁虽具灵活性,但法院在保障强制性法律(如反垄断法)与公共政策实施上不可或缺——若仲裁裁决违反相关规定,仍可被撤销且无法强制执行,因此二者并非竞争关系,理想状态是同一法律场所兼具高效商事法院与完善仲裁框架。
最后,彼得・温德尔教授聚焦现代商业管辖权的基本原则与欧洲、德国的特殊性。在现代民事诉讼要求方面,他提出程序法需摒弃僵化框架:程序性事项可完全在线处理,但实体性事项(如专家报告阐释、证人交叉询问)仍需面对面会议;法官应拥有灵活案件管理权,在首次在线听证时与各方共同制定案件管理计划,同时可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判决预测与准备,但必须禁止其参与决策,确保司法裁量的人文属性。在成本与执行维度,他认为大型企业因经济实力更倾向仲裁,中小企业多选择法院,但国家司法不可盲目压低成本以竞争,需在效率与质量间平衡;而在裁决执行上,法院相较于仲裁存在劣势——仲裁可依托《纽约公约》实现国际执行,法院裁决的跨境承认与执行则面临更多障碍。此外,他还特别分析了区域特殊性:英国脱欧后,英欧法律纠纷因判决执行问题显著激增,中长期来看,英欧或在法律层面重新靠近;德国管辖权规则则因宪法约束(《德国基本法》第101条规定法官身份预先确定)与联邦制架构,存在16个联邦州可能形成16种管辖体系、商事纠纷定义不统一、语言使用规则差异等问题,甚至新商事管辖权法律需接受评估,可能导致当事人约定的法院未来“消失或变更管辖权”,给实践带来不确定性。

(刘子赫讲师主持)
在与谈环节,汪蓓讲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德国如何克服因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存在的仲裁协议对代位权诉讼造成的阻碍?彼得・温德尔教授回答道,德国没有代位权诉讼,而是通过执行程序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可以参考的点是,假设这是债务人的破产程序,一般认为,债务人的破产管理人也不能突破仲裁协议限制,但有少数观点(比如彼得・温德尔教授自己)认为管理人有权解除协议,但是,作为私主体的债权人不可以。
李昶博士谈到自己在德国的学习经历,回忆起自己在德国接受的教育主要是规范分析的法教义学。而彼得・温德尔教授的报告体现出德国学者中少见的对司法以及司法外要素多功能性的思考。彼得・温德尔教授对AI司法发展的不足之处、对英国脱欧带来的纠纷解决困境都是非常敏锐深刻的,让我们获益匪浅。

(与谈环节)
在互动环节中,硕士生方程从德国学习生活的角度、博士生徐小壘从人工智能与民事诉讼关系的角度请教了彼得・温德尔教授,教授均对上述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交换礼物)
活动最后,杨秀清教授再次感谢彼得・温德尔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并为彼得・温德尔教授送上了独具中国政法大学特色的文创礼物。本次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