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我院社会法学科师生赴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海淀区仲裁院”或(“该院”)就“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争议仲裁实务与理论研究”开展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本次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也是海淀区仲裁院建院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组成部分,由该院与我院社会法研究所联合主办,该院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骨干代表,我院社会法学科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特邀嘉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肖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副研究员等共计20余人参加。
本次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参观海淀区仲裁院,第二个环节为举办座谈会。
第一环节,由海淀区仲裁院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带领我院社会法学科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特邀嘉宾对该院进行了细致的参观。通过参观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二楼的办公区、三楼的审理庭,师生们不仅观察到该硬件配套设施较为完备,而且还切实感受到该院在工作机制方面的诸多创新以及仲裁员为民服务的奋斗精神。
第二环节,也是本次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最核心的座谈会部分由海淀区仲裁院副院长毛磊主持。本环节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播放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院十周年宣传片。宣传片用各项指标图表展示了十年来该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充分展现了该院的突出贡献与锐意创新。
第二部分,由海淀区仲裁院院长韩晋致辞并介绍海淀区仲裁院的情况。韩晋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活动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韩晋院长介绍了当前海淀区仲裁院仲裁实务中新就业形态下劳动争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即新业态从业人员与平台之间的关系难以界定,劳动报酬和劳动权益争议问题突出,企业利益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点难以确定。韩晋院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以实务案例中的问题为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仲裁员们进行讨论,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争议解决共同体,将这次座谈研讨的讨论成果作为之后仲裁实践的指南。
第三部分,由我院社会法学科学术带头人赵红梅教授致辞并阐述了我院社会法学科师生赴海淀区仲裁院开展本次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的初衷。首先,赵红梅教授祝贺海淀区仲裁院建院十周年并取得辉煌业绩,并认为中国政法大学位于高科技资源聚集的海淀区,尤其是我院社会法学科背靠海淀区仲裁院这样的良好学术实践资源,希望法大的社会法学科团队能够与海淀区仲裁院加强交流合作,为贵院今后的发展建设尽绵薄之力。随后,赵红梅教授简要介绍了2016年我院社会法学科成为独立二级学科后,将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确定为新业态等背景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最后,赵红梅教授希望能够在本次座谈会中了解更多仲裁实践中的面临的棘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获取实践智慧,推动新业态背景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科学研究。
第四部分,由海淀区仲裁院综合办副主任何家芳解读新就业形态争议情况。何家芳副主任分别从当前新就业形态的从业模式、当前裁判的难点、海淀区仲裁院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解读现实状况。其中,何家芳副主任指出当前裁判的痛点在于:劳动关系无法认定、劳动用工主体多样化、社会保险缴纳缺失、社保缴纳与待遇无法衔接等方面。随后何家芳副主任就当前海淀区仲裁院所采取的措施做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源头管理、普法宣传、加强研判、裁审衔接、建立约谈机制与长效机制。
第五部分,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与仲裁院的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骨干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深入探讨新业态劳动争议仲裁面临的棘手问题和解决路径。首先,审理二庭副庭长查锐、一庭庭长刘冬立、五庭仲裁员张道莹分享了三个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例,审理一庭副庭长孙旭、三庭副庭长王洋、五庭副庭长杨坤就案例谈了各自的初步分析认知,并就其中涉及的棘手问题向各位专家学者发问。随后,在毛磊副院长的主持引导下,赵红梅教授、王天玉副研究员、肖竹教授、娄宇教授、王显勇教授、丁雯雯讲师、于汇讲师等专家就劳动关系、社会保险问题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与会者观点各异,但求同存异的过程中都明晰一点,即当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与平台之间不能一概认定为劳动关系,法律关系定性问题还需要再做深入研究,希望裁判者能够在处理案件时能够从事实出发,积极寻找多元化的处理方案。
本次座谈暨调研研讨活动针对新业态背景下产生的劳动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研讨,也促进了社会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为法学研究和仲裁实践均提供了灵感和智慧,也使得我院社会法学科与海淀区仲裁院增进了相互了解,双方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历时三个多小时的座谈调研研讨活动圆满结束。